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,HER2是乳腺癌精准治疗唯一的靶点,直到靶向PIK3CA突变的药物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,开启了乳腺癌精准治疗的新篇章。
既往数据报道,PIK3CA基因突变在乳腺癌中占30%~40%,是乳腺癌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因素。且与西方乳腺癌患者相比,中国乳腺癌患者PIK3CA突变的发生率更高(分别为45.6%和34.7%,P<0.001)。PIK3CA基因突变可导致PI3K通路异常激活,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抗凋亡能力,并且可导致乳腺癌内分泌治疗、化疗和靶向治疗的耐药。从1988年PIK3CA靶点发现以来,PI3K抑制剂开发历经波折。早期泛PI3K抑制剂因副作用较大,多款药物因疗效有限且不良反应严重研发失败。选择性PI3Kα抑制剂的出现扭转了这一局面。
伊那利塞显著改善PIK3CA突变患者生存结局
伊那利塞是新一代口服、强效的高选择性PI3Kα抑制剂及突变体降解剂,其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显著增强了药物疗效,并扩大了安全性窗口,使其能够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使用,从而实现对PI3K通路的持续抑制,并最大化抗肿瘤效果。在III期INAVO120临床研究中,伊那利塞对比安慰剂联合哌柏西利和氟维司群用于PIK3CA突变HR+/HER2-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,中位随访21.3个月,伊那利塞组中位PFS取得超双倍PFS获益,达15.0个月(对照组7.3个月),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7%(分层HR 0.43;95%CI,0.32-0.59;P < 0.001)。在各关键亚组中,PFS获益均保持一致,包括有无内脏转移及肝转移的患者。此外,伊那利塞组的ORR为58.4%,对照组仅为25.0%(Δ33.4%;95%CI,23.3-43.5)。中位OS数据虽尚未成熟,但显示出积极的获益趋势。基于该研究的积极结果,伊那利塞于2024年10月获得FDA批准。近日,伊赫莱®(通用名:伊那利塞片/Inavolisib)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正式批准,联合哌柏西利和氟维司群,用于内分泌治疗耐药(包括在辅助内分泌治疗期间或之后出现复发)、PIK3CA突变的HR阳性/HER2阴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成人患者。此次获批后,伊那利塞成为我国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的高选择性PI3Kα抑制剂,填补了三十年临床治疗空白,极大提升了国内广大患者的用药可及性;HR+/HER2-晚期乳腺癌正式迈入靶向PIK3CA突变的精准治疗时代。
精准治疗,检测先行
明确 PIK3CA 基因突变状态,是临床医生精准选择适合接受伊那利塞治疗的患者的前提,此外,还可辅助预后评估,匹配临床试验。此前,国内外权威指南/共识已将PIK3CA基因纳入乳腺癌患者基因检测的推荐范围,包括NCCN乳腺癌指南(2025.V2),2024年ESMO指南,《PI3K/AKT/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治疗乳腺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(2022)》,《基于靶标指导乳腺癌精准治疗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(2022)》,CSCO 乳腺癌指南(2024)等。最新发布的《中国乳腺癌 PIK3CA 基因突变检测专家共识(2025 版)》整合了现有的循证证据和临床实践考量对PIK3CA突变的检测进行了全流程规范:共识建议对激素受体阳性、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前常规进行 PIK3CA 基因检测,同时,早期乳腺癌患者 PIK3CA 基因突变有预后及辅助治疗疗效的预测意义,在有条件的医院可尝试进行检测。随着伊那利塞获得NMPA批准,药物可及性改善,PIK3CA基因检测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临床命题。
乳腺癌中 PIK3CA 基因突变位点众多,但存在明显的突变热点:70%~80%的 PIK3CA基因突变发生于第 9 号外显子的 E545K、E542K 和第20号外显子的H1047R位点。目前进行PIK3CA突变检测的常用技术平台包括NGS和荧光定量PCR(简称PCR)。NGS具有较高准确度和灵敏度,可一次性对PIK3CA全序列进行解析,识别相关的突变;但由于其检测成本均较高,工作流程更复杂,大规模临床应用于PIK3CA基因检测仍具有挑战,且目前国内尚无NGS检测试剂盒获批用于乳腺癌患者PIK3CA基因突变的检测。PCR可有效识别PIK3CA基因特定位点突变(已知突变),因其成本较低,且具有灵敏度高、特异性强、操作简便、检测速度快等优点,适用于临床大规模检测,已成为各大医院病理科常规工作内容,技术成熟,科室工作人员经验丰富,可行性高。
北京雅康博的人PIK3CA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(荧光PCR法)获得NMPA批准(国械注准20183401825)用于定性检测成人非小细胞肺癌、结直肠癌和乳腺癌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样本DNA中PIK3CA基因9、20外显子5种热点突变(H1047R、H1047L、E542K、E545K、E545D),可覆盖超过85%的PIK3CA突变人群,具有严格的合规性和显著的经济效益优势,是当前临床伴随诊断场景中的最优选择之一。
参考文献:
1.SABCS 2023. Abstract GS03-132.Mutational Landscape of PI3K-AKT-mTOR Pathway in Breast Cancer: Implications for Targeted Therapeutics. Journal of Cancer vol. 12,14 4408-4417. 27 May. 20213.乳腺癌PIK3CA突变的临床意义及其检测研究进展 [J].临床与 实验病理学杂志, 2024, 40(9): 973‑978.4.激素受体阳性/HER2 阴性女性乳腺癌 PIK3CA 基因突变特征分析[J]. 中华病理学杂志, 2022, 51(12):1246 1250.